当前,中国益生菌产业在专利、菌数和价格等方面的过度竞争现象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肠道微生态与制品专业委员会认为:一方面,企业端应求“新”存“异”,不断向产品品质端求突破;另外一方面政府和行业组织加强政策引领。多管齐下,破解难题,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益生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益生菌产业:高速增长与低水平重复竞争并存
我国益生菌产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尽管起步较晚,但在政策利好、消费刚需以及科研技术的助推下,中国益生菌产业迎来了快速增长期。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就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并以每年11%-12%的速度快速增长。据国际益生菌协会(IPA)分析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益生菌消费市场,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000亿元。
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势必吸引更多企业入局竞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益生菌营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已达1040家,其中拥有10年以上生产历史的企业数量为678家,占比达到35.8%。与此同时,益生菌上游企业也开始纷纷上马新工厂、新产线,产能迅速扩大,菌粉产量节节攀升。研精毕智数据显示,我国益生菌菌株产业连续3年增长率在20%以上,预计2027年中国特定益生菌菌株市场占比将超过全球市场规模的25%。
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竞争也随之而来。一些企业不在产品研发技术改进上下功夫,却一味围绕降价、低价做文章。造成技术同质化,无底线低价,低水平重复竞争等问题。甚至有企业为了促成一时合作,“赔本也要赚吆喝”。各别企业的低价行为,不仅会摊薄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多数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压缩研发生产投入,产品品质无法保障,消费需求难以满足,最终使整个产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求“新”存“异”,向产业高端求突破
如果说过度竞争是产业发展的阵痛期,是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阶段。那么要想顺利过度,就要从创新经营入手,从核心制造发力,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竞争、高品质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具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夯实科研基础开始,以严谨的循证医学方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差异化专利菌株,建立企业研发护城河。
北京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对近20年来国内外肠道微生物组领域研究进行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显示,从2019年开始,中国发文量就已超越其他国家,保持领先优势并持续扩大。因此,相关企业要加强产学研联动,联合科研院所、医院高校等,加大基于本土人群的菌株库建设,做好特定功效的菌株分离与临床验证。
其次要补齐产业链制造短板。随着机械装备的发展与成熟,国内涌现出多家益生菌制造企业,形成了中国益生菌制造新势力,某种意义上,中国企业已经掌握且具备了益生菌制造的技术和能力。但是,相关生产制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济,充斥着市场的选择和竞争,让品牌客户与消费者对益生菌的选择不知可否。在这一点上,制造企业仍然要向国际高端智造水平看齐,开拓全产业链供应体系,不断优化提升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在产品稳定性、活性、效果上下硬功夫,提高企业核心生产力。
政策引领,为行业规范发展保驾护航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法规的引领导向,益生菌产业也不例外。我国对益生菌产业的政策支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针对益生菌行业的政策法规。从菌种名单,到生产工艺细则,每一次政策法规的发布实施,都是对产业发展道路上主要矛盾的一次集中治理与规范。这其中,除了监管部门外,行业协会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此前,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一些企业在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上把控不严格,只关注添加量,而忽视了菌株活性在货架期内的变化。更有甚者大肆标榜添加量,让很多企业被迫陷入了“卷菌株添加量”的尴尬境地。此举不仅给产品品质埋下安全隐患,也给消费者选择带来了困扰,更扰乱了产业发展的正常秩序。
在详细调研,充分了解上述情况后,针对行业内普遍关注的益生菌产品标识无法真实反应产品中益生菌实际含量的问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组织相关力量起草并最终通过了《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团体标准》(T/CNHFA 006-2022)。该标准对益生菌食品活菌率的术语和定义、益生菌活率分级指标、检验方法和标签的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标准的出台,不仅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清晰、直观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有助约束上游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破除一味“卷菌株添加量”的恶性循环,助力产业规范发展。值得期待,在未来此团体标准能够进一步升级成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市场。
《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团体标准》(T/CNHFA 006-2022)
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益生菌产业而言,要想真正良性发展,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创新突破,以差异化、高端化占领益生菌产业发展高地,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机构以及行业组织等的监督管理与引导规范。只有上下形成一股合力,才能还产业一个澄净的未来,让更多企业在公平公正的竞争中带领产业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推动中国益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及亿万中国消费者。
供稿单位: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肠道微生态与制品专业委员会